远征军抗战电影剧本:《军之旅》——作者:汪兆荣

版权申明:本电影剧本《军之旅》由汪兆荣先生创作,版权为汪兆荣先生所有,文责亦由汪兆荣先生负责。汪兆荣先生授权本站代为发表,其他网络、媒体如欲转载请与本站联系征得汪兆荣先生本人同意方可转载,如有对剧本感兴趣的制作单位也可通过本站与汪先生联系。
  网站信箱:cn-yzj@sohu.com

点击查看:军 之 旅 (上)点击查看:军 之 旅 (下)

《军之旅》电影剧本故事梗概

   1937年8月,淞沪战争爆发。此役之初,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这是自“九•一八”以来首个振奋全国人民的消息。上海市民尤为欢欣鼓舞,他们自发走上街头,以游行示威和喧天的锣鼓声援前方将士。上海市民还组织慰问团到前方为抗战将士举行劳军演出。其中,一支由学生组成的腰鼓队特别引人注目。圣约翰大学预科生林匡和高二女生黄帼懿就是腰鼓队成员,他们敲着腰鼓,一路从跑马厅来到张华浜前线。但在张华浜,大批日军增援部队由杭州湾进入长江,并在空军的支援下实施登陆。战况突发逆转。在学生慰问团返沪途中,车队遭遇空袭。在突如其来的空袭中,学生们惊恐四奔。林匡尤为恐慌,面对日机袭击,竟然惊慌失措。就在此刻,八十七师某部少尉排长王扶民奋不顾身扑倒林匡……林匡站起来了,但王扶民却因此殉国。林匡被震撼,被震醒,他拿起王扶民的枪,随其他士兵一起冲向前线。从此,“王扶民”浴火重生,林匡冒名顶替投身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走上“军之旅”。
  淞沪战争中林匡身负重伤,但奇迹般康复。当他提前出院赶赴南京欲参加保卫战时,南京已陷落,他不得不随溃散的部队泅渡过江。经短暂休整,他被编入六十六军九五0团任连长,作为主力参加万家岭战役,所在部队因歼灭整106师团八千余人而威震中外。役后,林匡所在三营掩护部队撤退。完成任务后,三营营长受伤,全营官兵不足百人。在日军围追堵截下,林匡率部奇迹般地撤回集结地,因此被授予“忠勇勋章”。在此,林匡重逢原部队长官、集团军司令王敬久。在后者的举荐下,林匡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汉中分校学习。
  军官学校毕业后林匡留校任教官。但内心渴望上前线杀敌立功。此时王敬久上该校将官班进修,与林匡再逢。王想满足他的愿望,但又有所担心,因此推荐林匡加入财政部新组建的缉私总队。在重庆,林匡偶遇原缉私总队长官、新任第三十八师少将师长孙立人,因此追随孙立人加入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林匡不愿参加缉私总队的深层原因是,该部队属军统缉私署,由戴笠指挥,其真正的任务是镇压国内民主进步力量。
  在远征军,林匡任一一三团少校参谋长。入缅不久该团即驰援被困英缅军第一师,以一个团的兵力击溃日军一个师团,将英军七千余人解围于仁安羌,史称“东方敦克尔刻”。此役后,林匡奉命撤退。但在撤退途中一一三团遭遇日军空袭,林匡被炸身亡。在意外入伍五年之后,他以此种方式完成了他的“军之旅”。
  唯一能够见证林匡这一特别人生旅程的是另一上海学生黄帼懿。在剧中,林与黄有五次相遇:一次是上海张华浜,黄目睹林拿起王扶民的枪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一次是南京撤退至蚌埠,与逃难途中的黄相遇,这时黄才知道林的确切下落和真实想法;一次在云南安宁远征军集结地,那时黄已是野战医院护士,正整装待发。此次相遇两人感情已经升华;一次是在缅甸后方野战医院,这象是一首“战地浪漫曲”;最后一次是缅甸曼德勒,野战医院也正准备撤离,此时两人在火车站远远相遇,林匡及其部队也刚上火车准备撤至印度,此时日机来袭,黄目睹正在指挥士兵下火车躲避空袭的林匡,一颗炸弹就在他身边爆炸……当黄帼懿奔至林匡身边,扶起他时,林匡已经不能说话了;他仅能以手按住腰间的军用挎包,示意她保存之。
  这挎包内是林匡所得奖章和许多无法寄出信,这些信都是给他父母和家人的。1945年夏天,又是跑马厅,又是南京路,又见“胜利锣鼓”……在欢庆抗战胜利的人群中,黄帼懿走过;她走向一个普通的弄堂,一幢普通的石库门楼房,手里捧着林匡的军用挎包。
此剧,上海是出发和到达的地方……


关于《军之旅》……
  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胡锦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以上讲话表明我国最高领导对全民抗战史的尊重,其中,特别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予以很高的评价。
  确实,在十四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自始至终抗击着日军的所有甲级作战师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仅八年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就阵亡了两百多位师级以上的将军,陆军阵亡、负伤、失踪三百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军阵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毁机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军舰艇几乎全部损失。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从中央军校毕业了大约二万五千名军官,这些军官中有一万名牺牲在一九三七年七月至十一月的抗日战场。同时,我国的抗战又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中,许多中国将士曾与英、美等国盟军并肩战斗,在印缅战场及东南亚各地抗击日本军队,有牺牲,也曾取得辉煌胜利。这些,也应该是中华民族值得珍惜的财富。我的剧本《军之旅》所要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想法。
  我写《军之旅》的另一个想法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抗战胜利除了全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而外,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纵观历史,从某个视角正面回顾那些烽火连天的日日夜夜,并拍成电影,那不仅是对胡总书记讲话的具体而又艺术的诠释,而且也能激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对我们民族未来的期待。抗战是国共合作的抗战,是以国共合作为纽带团结全民族的抗战。没有国共合作,没有全民族的团结,抗战胜利就根本无法想象。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一旦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中华民族的无穷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中华民族就能克服任何困难,无往不胜,抗战胜利是最好的例证。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一切力量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全民族以团结姿态开创了历史;现在,面临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更需要以全民族团结开创未来。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付出不懈的努力。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切表达了全民族关于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大诚意。现在,这诚意已经得到海峡对岸的真诚回应。我们为之欢欣鼓舞,并期待新的突破。我真切地期盼我们的电影也能为此作出一些努力。
  我写《军之旅》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应该对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为我们民族竖立丰碑的抗战老兵表达敬意,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那时的抗战将士无分地域、阶级、党派、信仰、种族,前赴后继,奋勇杀敌,六十多年之后,他们之中健在的人越来越少了;但他们的子孙后代遍布世界各地。如果我们能以博大胸怀再现我们先辈如何在国家、民族面临最后的关头,不计生死,挺身而出,为国家尽忠,为人民尽孝,如此情怀,无疑蕴涵巨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是世界性的经久不衰的影视题材,我们几乎每年都能看到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获得巨大的社会和市场效益,如近年的《拯救大兵瑞恩》、《硫磺岛来信》和《兄弟连》等,更何况抗日战争题材可以而且应该拥有包括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及东南亚等潜在的巨大观众群,所以,我写下这个剧本,以一个普通青年的从军之旅,看那个时代我们先辈的精神风貌。201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如果能拍成电影,届时,可能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和市场效益。

《军之旅》作者 汪兆荣 2008-8-20

 点击查看:军 之 旅 (上)点击查看:军 之 旅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