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一名中国远征军士兵的异国传奇经历
2015-04-22 12:00 中国远征军网

人物档案:向可发,1919年9月出生于城口县沿河乡(原中溪乡),1937年参加国军,编入66军39师;1942年3月随中国远征军新22师赴缅甸与日军作战,先后编入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6军;参加过孟关战役、孟拱之战、胡康河谷之战、密支那战役等大小战役,曾任班长、军需上士;1945年8月回国,后于1949年回到家乡务农。

异国从戎,受训兰姆伽

1942年3月,时年22岁的向可发在数百名士兵中被挑选出来,随中国远征军新22师经云南奔赴缅甸,掩护英军撤离。

“那时一天24两米(16两为一市斤)、3钱盐巴,吃不饱,还得日夜不停的赶路,好多战友边走边打瞌睡,不少人跌下几百米深的峡谷。”向可发回忆起刚开始远征缅甸的情景,仍刻骨铭心,“当时唯一的信念就是到缅甸打日本人。”“在远征军的支援下英缅军于8月初成功撤离缅甸,我随部队退入英属印度,由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导,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受训期间我还当过军需上士;可惜没文化,学会的英语单词忘得差不多了。”向可发老人在向记者讲述时,还激情说起了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one、two……

“1943年8月,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我也学会了大量的战斗技巧,还在新1军22师廖耀湘的部队里当上了班长。”向老回忆说。

凶险阻击,一撮头发换一个敌人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战场,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代号为“安纳吉姆”的反攻缅北作战计划,准备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当时,中国驻印军新1军,下辖孙立人指挥的新38师和廖耀湘指挥的新22师,共有兵力3.5万人。配属英军温盖特部队、第36师各一部和美军第5307部队、第10航空队一部。而当面之敌是田中新一指挥的日军第18师团,下辖第114、55、56联队,共有兵力3.2万人。该师团是日军的一支王牌部队,以凶顽闻名,因具有长期的热带丛林作战经验,被称为“丛林作战之王”。

“突破胡康河谷时,我们班所在的营奉命阻击敌人一个经受特别训练的尖刀小分队,阻击任务是拖住敌人至少3天。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向可发介绍说。据了解,胡康河谷位于缅甸最北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野人山”。“遍地可见英军和中国远征军留下的一堆堆白骨围着枪架而坐。”向可发回忆起当年胡康河谷战斗情景时仍记忆犹新,“敌军的火力非常猛,手榴弹不时在我们的前沿阵地上炸开,子弹一排排的扫过来,随时都有可能被打成蜂窝。我们班当时凭借一块石头作掩护,一边侦察敌情,一边抓住机遇向敌人反击,敌人的机枪似乎发现了我们,更猛烈的扫射着,想退都不可能,如果让敌人打开我们这个缺口,将给全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全营覆没。”

向可发老人清了清嗓子,“当时我凭借石头的隐蔽,将军帽摘下来用杂草垫得高高的,估计好距离,将戴着帽子的头慢慢伸上去,吸引敌人注意,其他战士抓住时机,向敌人猛烈反击,就在我探出头的一刹那,一梭子弹将我的帽子打成了蜂窝状,敌人暴露了,我军一番猛攻,敌人的机枪哑了,我松了口气,摘下帽子一看,才发现自己的一撮头发被铲掉了,只差一点就挨着头皮,那撮头发换了一个敌人,我赚了!”

“那3个日日夜夜,我们营仅一位战友牺牲,歼敌12人,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向可发说,那次战斗他还获得了一支派克笔、一个信封、两张纸的奖励。只可惜不会写信,奖品一直没派上用场。

追随主力,3天粮食熬了21个日夜

阻击任务完成了,可22师的主力部队已开往攻打孟关的前线,向可发所在营的400多人,只好穿越丛林去与主力部队汇合,可剩下的粮食只够维持3天的生活,士兵被饥饿笼罩着,复杂的气候不是大雨就是高温,不少士兵倒下去便再也起不来。

“饥饿比什么都恐惧,我作为班长只好带着士兵们找能充饥的树皮、野草、树根,猎杀丛林中的野兽,每当天色暗下来宿营时,就留下一个士兵守帐篷,其他的士兵一道去找吃的,能找到食物的时候太少了,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战友们将不必要的装备都扔了,可饥饿无法阻挡,有战友居然提出吃尸体,可有谁能下得了手呢?”向可发老人眼里噙满了泪花,“我们都不怕战死在前线,可谁也不愿被活活饿死……”

“要死也要死在冲锋中!绝不因饥饿而倒下!”向可发凭着年幼时受过的苦难,与一个班的战士相互鼓励,相互搀扶,咽谷糠时划破过喉咙、喝泥水时呛出过鲜血……

当全营的400多名战士只剩下不到一半赶上主力部队时,向可发凭着顽强的意志,一个不落的将自己的一班人马带回了新22师,得到了长官的嘉奖。

攻打孟关,裤管平添几个弹洞

1944年1月,日军第55、56联队退守胡康河谷内的达罗至太白加一线。新22师,渡过塔奈河,进至达罗北面附近的百贼河,战车营的坦克纵队撕裂敌人的防线,取得达罗——太白加战斗胜利,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境内站稳了脚跟,开辟了向纵深地区进攻的道路。

“攻打孟关的战斗打响了,新22师配属军重炮团和战车营正面攻击,新38师112团和113团掩护左侧背,但苦战一周,伤亡惨重,寸步难进,我们陷入了困境,孙立人得知新22师困境后,果断决定留112团在大比河和日军相持,分出113团迂回抄击孟关背后的日军要点瓦鲁班,将其包围后我们乘势发起反攻。”向可发老人摸着裤管,回忆起反包围时的情景。“我们接到反攻命令,枪抱得更紧了,每射出一颗子弹,都伴随着心中的仇恨,我将机枪里的子弹一梭又一梭的打向敌人,带着自己班的战士勇敢的向前冲,那一仗我的好几个战友都牺牲了,我的裤管也被打了好几个洞,只是没伤着,长官都说我命大!”

3月,新22师和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主力,缴获其军旗、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回到祖国,目睹日军投降

攻占孟拱后,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14师、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投入到战斗中,于1944年8月初攻克密支那,随后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整编为新1军(军长孙立人)、新6军(军长廖耀湘),向可发仍在新6军里任班长。两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向可发等到了回国的机会。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伤亡接近20万。

“缅甸战事结束不久,传来了日军投降的消息,我们欢呼雀跃!”向可发对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当看到日本军向我们行着军礼时,都还恨不得跑上去嘣他们两枪,踢他们几脚,扇他们几耳光,可上级有命令,绝对不允许,但我们雄纠纠的走在日本军面前时,心里的高兴却没法形容……”

北上辽沈被俘,回乡务农至今

抗日战争结束后,内战爆发,向可发被迫随军北上。1948年底,廖耀湘兵团在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歼灭,随着廖耀湘被俘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慢慢模糊。

“我是在辽沈战役被俘的,经过甄别,共产党对我进行了阶级教育,我于1949年回家务农。”向可发觉得自己回家后的生活特别幸福,“刚回家那些年虽然辛苦,但再也不用提着脑袋过日子,孩子们长大后,把我从老家接到县城边上居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政府对远征军早已认可,还能给予生活上的补助……”

“只可惜我没上过学,不识字,好多地名现在都记不清了,但那段在缅甸出生入死的日子,那些一同战斗的英雄,我永远也忘不了……”90岁高龄的向可发对一同远征的战友无限怀念。

链接: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首支出国作战部队。这支部队在缅甸用鲜血和生命,历时3年零3个月,在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极为悲壮的一笔。

文章来源:城口新闻网 作者:朱先令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