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抗战老兵王正南:滇西战歌犹在耳
2014-03-31 10:24 中国远征军网


王正南老人在讲述滇西抗战往事
 
  湘潭在线3月26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易书宝 通讯员 龙德)  “大好河山,被敌占矣,滇西已经成为前线。起来!起来!滇西的青年……”一首谱写于上世纪40年代,用以激励人们提高抗战信心的《滇西青年进行曲》,距今虽然已有70年,但已近90高龄的王正南老人却依然耳熟能详。他轻声哼唱着那激越的曲调,眼前仿佛又闪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
 
  国破山含恨,爱国学生要上前线杀敌
 
  王正南老人的家在湘乡市翻江镇桂元村,在4兄弟中,1926年出生的王正南排行老三。“虽然佃种着地主的地,但家里劳动力多,每年的收成,除去交租,还能剩下百多斛(一斛约为五斗),因此家里供得起我们4兄弟读书。”
 
  1942年,王正南已经16岁,此时他已从家乡的春园中学毕业,考入长沙的一所高级中学学习。虽然获得了深造的机会,但当时却不是读书的好时机:“从1941年的九十月间开始,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长沙城就先后两次遭到炮火焚毁(第二、三次长沙会战)。”而战后的长沙,可谓遍地狼藉,惨不忍睹,“到处是断垣残壁,到处是枪弹孔洞,即使是一两个月后,清理的人们也还能从瓦砾堆下翻拣出皮肉已经腐蚀的白骨……”
 
  “学校已经无法上课,其原因不在于教学环境是否破旧,而是师生们都已没有了坐在课堂里教学或学习的心思。面对异族侵凌下的破碎山河,爱国的教师们已经把教学的课堂转移到了街道、工厂和人们相对集中的地方。大街小巷、工厂的礼堂,甚至学校的教室都成了他们抗日救国的演讲阵地。教师爱国,我们这群血气方刚的学生娃当然也不会示弱。在做了一段时间的社会工作后,正好宋希濂将军派人回乡招收子弟兵,于是,我便换上戎装,踏上了前往云南前线杀敌的征途。”
 
  “我们于1942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在湘乡登上前往云南的火车,但车到广西桂林,由于遭到侵华日军的封锁和破坏,前面的路就无法通行了。于是,我们下车一路往西,经河池、南丹,一路步行到了贵州的独山、都匀、贵阳、惠水,然后再在惠水乘坐火车到昆明。到达昆明时,已是端午节。一个星期的行程,我们竟走了整整3个月!”
 
  滇西危急,战歌鼓舞抗敌斗志
 
  王正南他们到达云南的时间,与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印缅并败退回国的时间几乎相当。“尾随远征军而至的侵华日军,在占领云南境内与缅甸接邻的龙陵和芒市后,又步步紧逼,沿滇缅公路一直进逼到了怒江边上的松山。”
 
  怒江天险虽然阻断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但由于日军占据了扼滇缅路要冲的松山,使得抗战时期国外援华物资输送的最重要通道——滇缅路被切断,从而加剧了国内抗战物资的紧张和匮乏。而为了达到长期侵占驻守的目的,日军在松山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建起了永久性的坚固堡垒。
 
  而在此期间,经历了第一次远征印缅失利的中国远征军,一方面利用高黎贡山、怒江等天险与敌周旋;另一方面则积极更新装备、补充兵员,为反攻滇西和第二次远征印缅作准备。王正南说,“作为援助和后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不久,他就被正式编入陆军第71军预备第二师第四团第二营。”
 
  “当时,在处于抗战前沿的昆明、滇西乃至整个云南,虽然远征军的失利使人们有了些许的失望,但日军的临近和侵略者的暴行似乎反而让当地的军民有了一种急迫感,抗战的激情取代了失利的悲观。一时间,昆明城里民众的抗战宣传搞得热火朝天,在滇西以及其他地方抗战的将士们也有摩拳擦掌的架式。”
 
  “弦律激越、节拍铿锵,极富感染力和鼓动力的《滇西青年进行曲》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产生并流传的。在极短的时间里,它就在民众和军中流行并传唱开来。”说到这里,王正南微眯起眼睛,一边双手在膝上轻轻地击打着节拍,嘴里一边哼唱起这首歌曲来:“大好河山,被敌占矣,滇西已经成为前线。起来!起来!滇西的青年,起来,为保卫滇西而战。我们不做亡国的奴隶,为了生存,我们要起来战斗。战!战!战!抗日救国成功不远!抗日救国成功不远!”
 
  “这首战歌对鼓舞人们的斗志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后的滇西大反攻中,广大将士就踏着它的鼓点上阵杀敌。”
 
  一战功成,千山泣血祭英灵
 
  经过长达两年的准备,随着1943年底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的召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开始初露,滇西反攻的时机也逐渐成熟。“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在云南境内辗转与敌作战。我依然记得,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就随所在的部队先后征战在楚雄、曲靖、下关、大理、喜川、鸡足山、永平、保山、昌宁、若旺镇、松山、龙陵、洱海等地。经历过的大小战斗数十起。而到了1945年春天,为了配合英美联军在印缅战线上对日军的进攻,集结在云南的国民革命第十一集团军,也先后进行了松山、龙陵、腾冲等战役。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前,我们就已基本上肃清了盘踞在松山、龙陵、芒市、腾冲等地的敌人。而这几次战役的战状之惨烈,死伤之重,正如事后的一副对联所描述:‘一寸河山一寸血,几番风雨几番思’。”
 
  抗战胜利后,政府为在滇西大会战以及此前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也为滇疆多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作了总结:“劲旅入滇疆,医我创伤。忆诸军百战,枕戈待旦驻防。逾二载,群英伤。今有此幸,涕泪沾裳;看我神州光复,倭寇今及降。祝君兮,永镇边陲万古流芳。祝君兮,永镇边陲万古流芳。”
 
  1946年秋,王正南所在的部队在昆明休整了整整一年后,便被调往河南、山东等地,部队也被改编成第九师,准备投入内战。但对这场重新准备投入的战争,王正南他们却缺乏必要的兴趣和准备。王正南说,“这场战争和之前进行的抗日战争根本就不是一码事:抗战是打击日本侵略者,而现在却是实打实的兄弟相残!同是炎黄子孙,我们不打自己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在当时,部队里的很多士兵都和我一样。他们希望在抗战胜利后,能尽快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过着虽然平淡却是和平的日子。因此,即使在后来被逼无奈上了战场,我们也不真打,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把枪口稍稍抬高,枪一响,子弹飞到九天云霄里去了。”1948年,王正南寻找到了一个离开的机会,“长官让我单独外出办事,事办完后,我就没再回部队,而是脱下军装,悄悄地转道回了湘乡老家。”
 
文章来源《湘潭在线》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