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动态信息_中国远征军网

动态信息
  • • 中国远征军撤退惨烈一幕:伤员不愿受辱自焚殉国
    1980年代中期,我常常到昆明一家工厂拜访一位经历了缅甸大撤退的黄老人。我们在交谈的过程中,办公室里面的一位年纪更长的先生经常饶有兴趣地听着我们的谈话,并不时插上几句话,纠正黄先生在回忆中的一些小的记忆错误。当时我感觉这位先生讲得头头是道,就注意了他,结果我才发现,他就是以后许多资料提到过的远征军第五军第96师第288团中校副团长漆云鹏老先生。..... [详细]
  • • 闪亮的日子,百岁远征军老兵保留两只远征军行李箱的往事
    他,101岁,很少向人提起自己的经历;珍藏在家中的中国远征军行李箱,他也很少提起它辉煌的过去。 今年重阳节前夕,浦江关爱老兵志愿者随有关部门上门看望百岁老人,无意中发现这两只军绿色的行李箱,颇为惊讶。该志愿者在义乌一中国远征军老兵家中曾见过一模一样的行李箱,遂仔细询问 老人闪亮的日子就这样跳跃历史的尘埃,明晃晃地出现在每一个人面前。此前,谁..... [详细]
  • • 重庆老兵夫妇举办“铂金婚”庆典
    11月24日,嘉宾在抗战老兵曹越华、王德懿夫妇铂金婚庆典上与二老合影。当日,重庆一对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夫妇在重庆抗战遗址北温泉公园数帆楼名阁举办铂金婚庆典,以此讴歌爱情可贵。据老兵夫妇家属介绍,曹越华、王德懿夫妇都已是97岁高龄,1945年二人在重庆北温泉公园数帆楼名阁喜结连理,如今已共同走过70年风雨。今天正是夫妇俩铂金婚纪念日,夫妇俩决定以重回..... [详细]
  • • 远征军后人痛哭:“对不起 没能带他们回来”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表示,正同缅甸有关方面就对英烈遗骸安排问题进行商议。 原定于11月5日在云南省猴桥口岸迎接347具远征军英烈遗骸回国活动,由于缅甸密支那当地华人团体云南同乡会持不同意见,最终没能如期举行。 6日赴缅迎接英烈归国的车队,从缅甸密支那返回,但未能带回英烈遗骸。多名远征军后人在归国后,放声大哭。此次归国活动的主办方、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 [详细]
  • • 忠魂归何处:远征军遗骸归国受阻疑云调查
    347位远征军将士的忠骨,仍屈身异国的狭促小屋,等待归宿。 11月5日,在缅甸密支那挖掘出的中国远征军遗骸,被当地华人组织扣留,至今已超10余日。国内一片哗然:是谁在阻拦忠骨归国? 搜狐新闻采访遗骸归国发起人孙春龙、阻拦方缅甸密支那云南同乡会会长高仲能,并走访多位远征军代表及后裔,还原出事件背后真相:阻拦方欲在密支那重建烈士墓园,并将其打造成非常..... [详细]
  • • 抗战名将廖耀湘:黄埔六期树标杆,两入缅甸建奇功
    1944年的缅北战役,是整个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少有的几次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攻势作战。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涌现出一批战功卓著的官兵,这其中就有一位与孙立人齐名的廖耀湘,时任新编第6军中将军长。 黄埔六期的标杆 廖耀湘(1906.5.171968.12.2),湖南邵阳人,字建楚。廖耀湘出身书香门第,为家中长子,他从小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廖耀湘无不良嗜好,他不吸烟喝酒,且..... [详细]
  • • 戴安澜:战死于野 壮志无违
    在抗战史上,戴安澜的名字与中国远征军、同古保卫战、缅北野人山等紧密相连。这位于1942年春率师参加第一次入缅对日作战而牺牲的著名将领,堪称是中国军队远征异域抗战精神的标高。1943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赋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给予其崇高礼赞,云: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戴安.....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遗骸归国风波
    347具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的将士遗骸,历经数年从缅甸挖掘整理而出,即将回国安息。从创意到执行,出自一家中国民间的基金会。然而,变故陡生。这是一个涉及外交、法理、经济、族群、民族主义……诸多矛盾的乱局。..... [详细]
  • • 世界佛教青年僧伽会主席赴缅超度远征军烈士
    埋骨异乡七十余载的中国远征军烈士遗骸即将归国安葬之际,2015年10月24日到29日,世界佛教青年僧伽会主席上宽下如法师亲赴缅甸超度中国远征军死难烈士。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各省市的100余名弟子,以及在缅的远征军后代部分代表、当地民众共同参加了为中国远征军死难烈士举办的大悲菩提法会和遍洒三千等活动。 据悉,这是为纪念中.....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347具遗骸埋骨异域71年后将归国
    1942年,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对日作战,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付出了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最终取得缅甸战场的胜利。 今天上午,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归国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孙春龙在会上介绍,11月5日,将会有347具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经由云南腾冲猴桥口岸回国。 孙春龙介绍,经过四年多的筹备与考察,他们于2015年4月10日正式启动..... [详细]
  • • 曾经滇缅抗战 各自定居湄潭 新舟;如今志愿者牵线再聚首
    70多年前,汪再祥和陈启荣同在一个部队参加抗战。70年后,两位90岁高龄老人在遵义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安排下,在遵义城区再次相聚。相隔70年再见面,两位老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开怀大笑,激动不已!原来,前不久志愿者无意中发现,家住新蒲新区的抗战老兵汪再祥老人和家住湄潭县的抗战老兵陈启荣老人,参加抗战时居然在同一部队,这在遵义发现的150名抗战老..... [详细]
  • • 远征军战士张志远我入伍就是为了打日本
    90岁的远征军老兵张志远,当年在密支那丛林中被枪炮声震聋了耳朵,虽然思维很是流畅,但与人交流只能通过纸笔进行。 说起参加抗战的经历,老人的情绪瞬间高亢起来,我参军,就是为了打日本,日本投降,我就把枪扔了,扔大雨里头了。 150人的连队 只回来30余人 1925年,张志远出生在四川省永川县王坪乡,他念过几年书,也给地主家放过牛,18岁那年,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 [详细]
  • • 98岁缅甸远征军老兵离家77年回国
    今年9月31日,在离家77年后,98岁的缅甸远征军老兵经明清(原名经乘国),第2次回到祖国,踏上了家乡土地(详见现代快报10月1日封4版报道)。在老家句容,老人趴在母亲坟前嚎啕大哭;在南京,家人为他按照家乡习俗,举办了百岁寿宴。老人一路有笑有泪,欣慰不已。15天时光转眼匆匆过去,昨天上午,老人返回缅甸的家,与来时欢喜的神色相比,离别前,他的眼神充满眷恋..... [详细]
  • • 来自一位中国远征军后代的纪念
    彭社兰,原贵溪市老干部局局长。其父彭炉林,1943年充军,成为一名远征印度的中国军人,参与对日作战,失去右腿,回国后于1970年病故。为追思先辈,回顾历程,在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彭社兰编著的一部《我心目中的家族》记事书,成为她作为一名中国远征军后代的真正纪念。 入伍 彭炉林,1913年出生于志光流源彭家村。由于家境贫..... [详细]
  • • 中日两军缅北最后对决 兵力比达到惊人的15:1
    当滇西反攻正进行到战火纷飞、云南前线各部在松山和腾越浴血苦战的时刻,西线驻印军的部队却处在休整的状态。从8月攻占密支那,新编第一军在这里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休养生息。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后,渐渐兵强马壮,于是1944年10月,驻印军各部向东前进,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兵锋直指中缅边境。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 [详细]
  • • 两岸机构台北合办“孙立人抗日史迹展”
    中国远征军之孙立人抗日史迹展26日在台北登场,伍世文、陈廷宠、王文燮等九位台湾退役上将及众多海陆军退役将领出席,向抗战名将孙立人及中国远征军致敬。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华艺出版社和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台湾安徽同乡联谊总会主办的这次展览,精选200余幅反映孙立人将军生平及中国远征军战史的珍贵影像,喷绘在约70幅宣纸卷轴上。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代..... [详细]
  • • 远征军机枪手张志远:日军子弹密集到我们举起铁锹就被打折
    张志远:“日本人死守密支那我们全都给消灭了,一个没剩!打完日本我们人死不少啊。一个班十五个人,一个连一百五十多个人。问题是我们在森林里面看不见,日本兵却很远就能看见你,树上都绑着枪。十四师第八连第二团一百多人打完还剩十来个人。我们连回来了,就剩丁树成连长,排长和班长都消失了。你别看我们死不少,他们也都被消灭了。”..... [详细]
  • • 余戈:滇缅会战,抗战反攻阶段的真正起点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的滇西缅北会战,是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为保卫西南大后方而进行的出国作战。这次会战共毙伤日军近7万人,恢复了滇缅公路的交通,解决了美国对中国的物资援助问题,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军队伤亡14万余人。 在军史专家余戈看来,国内对抗战的探讨往往局限在东线战场,而对西线的滇缅战场不够了解,他认为:滇缅会战应该被视为抗战反攻阶..... [详细]
  • • 中国远征军黔籍抗日殉国将士纪念碑在云南腾冲落成
    经过三个月的施工作业,中国远征军黔籍抗日殉国将士纪念碑昨日在云南腾冲落成。 抗战期间,贵州先后有近80万将士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抵寇。在光复腾冲、攻克松山、强渡怒江、翻越高黎贡山等印缅滇西抗日战场,中国远征军黔籍部队预备2师、103师、82师、新编28师等抗日将士的身影随处可见。 2013年,为了纪念缅怀这些在国家危难之际出生入死的黔籍参战将士英雄,有人倡议..... [详细]
  • • 71岁老人创作《中国远征军在缅甸》
    70多年前,为了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一只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浩浩荡荡开出国门,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70多年后,71岁的乐山画家费学成用3个多月时间创作了大型油画《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纪念那些浴血沙场的远征军将士。 已耗时3月大型油画即将完工 近日,记者在乐山城区阳光广场附近一简易画室里见到了费学成,他正拿着画笔站在大型油..... [详细]

CopyRight © 中国远征军网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02号

E-mail:cn-yzj@sohu.com 网站微博 QQ群:47788950 网站地图